精神科醫師與憂鬱病的邂逅

2014年10月22日 7:44

<2011/10/23>

今天恰好是基督教的復活節,人可以從完全依靠對耶穌的信仰,使其人生得以重生。沒有經歷過憂鬱病肆虐的人,恐將難有特殊的體會;但若剛從憂鬱病的泥沼中爬將起來的人,都會有深吸一口氣,重新踏出,面對輕省喜樂人生的感覺。猶如從耶穌救贖中得以重生,有極相似的意涵。

「醫生也會生病噢?」這是病人常問的問題,看似沒有道理,不合邏輯,卻好像是病人的期待似的:醫生應該永遠健健康康的才對吧!然而相反的,我從國小二年級出了痲疹之後就掛上了「病號」,長年與病為伍。反覆的感冒併發支氣管炎;經常的腸胃炎;國小六年級了患了兩個月的右側乾性肋膜炎;初中一年級得了右側腹股溝疝氣,直至高三才開刀解決掉困擾;高二上學期末每天黃昏潮熱畏寒,聖誕節時回家即高燒不退,才發現是左側肋膜發炎積水,於是住院兩週休學了半年養病;初中起慢性過敏性鼻炎伴隨嚴重鼻塞,反覆至今;三十歲時因椎間盤脫出造成兩年從不中輟的坐骨神經痛,三十一歲起至今陪伴我十九年之久的痛風,及來路不明的關節炎,…。這一堆病接踵而來,讓我好奇:信上帝的人都會有這麼多「病痛」,那麼別人碰到這些「病」與「痛」又是如何撐過來呢?因為好奇又有機緣成為一個醫師,我選擇了「精神科」。更有趣的事發生了!

我們看到肝膽科專家「不小心」掃描到自己的肝腫瘤、耳鼻喉科權威得了鼻咽癌,好像人的「生理命運」是很調皮的。對我來說,老年失智症機率滿大的,因為我家有遺傳,但應該還早;精神分裂症和躁症初發年齡也大概過了,機率不高;有一點強迫傾向還好,偶而有些焦慮、對壓力的身心反應都不是大問題,我這人本來就有一些沉悶,所以「不很快樂」也沒什麼了不起的吧!而偏偏上帝叫她找上我的叫做『憂鬱症』。

2003 年8 月7 日『Mrs. Depression』來敲門,我沒認出她來。她以小感冒的姿態出現,看了內科劉醫師後兩天,感冒症狀改善了些,劉醫師倒也詳細問到最近有些什麼壓力。後來,總直覺感到事情沒過去,疲倦仍在、容易累、討厭大太陽下開車、過了午後就想火速回家、連多待一刻都難忍耐。驗了肝功能和超音波掃描,除了有脂肪肝之外都正常;正在遲疑的一個多禮拜當中,上帝派了三個天使來見我,這三個憂鬱病復發的老病友來看我,在看診中,照例我再次和他們討論症狀和衛教;幾天下來,我像從夢裡醒來,這些不都是我的症狀嗎?才恍然大悟,原來我得的是『憂鬱病』。我描述,您看像不像?

1. 精力消退(lack of energy):一天的精力半天就用盡,剩的是能呼吸無力吹熄蠟燭【e7 kho7-ke,be7 pun5-hoe2】無精打采、只想靜靜的躺著,看完診目送病人走出診間,馬上像洩了氣的皮球一般,嚴重時簡直是行屍走肉。

2. 興趣盡失,爬著應付日常工作(lack of interest):因為兼做民主電台主持人,每天固定詳細閱報和數本雜誌已成習慣;當時卻只能勉強選重點看,再下來只看大標題就丟一旁,心裡當然焦急,但卻於事無補,主持內容變得空泛無比,臨場思緒難以連貫。

3. 愧疚感(guilty feeling)—不時感覺對不起聽眾的期待,對不起家人;深覺自己成為家人的累贅。

4. 失去自我價值感(worthless)—認為自己真差、無法承擔廣播的工作,極想就此辭去者本來熱愛的工作;一般性的演講也一一辭去,或請同事代勞。工作則因老闆的通融,勉強還能保持最小的工作能量。

5. 滾雪球般的悲觀思緒潮起潮落(Rolling pessimistic thought):一張帳單金額稍高就聯想家庭開銷增加,怎麼辦?會不會負擔不起?貸款又那麼多!沒法增加收入之下,慘了!家計困難,無法提供家人舒適的生活,家人會落得很悽慘,實在難以面對,是不是尋求解脫才能解決呢?理智清楚,,但意志薄弱,與悲觀情緒不斷拉扯掙扎,最是痛苦折磨。

6. 在書房書桌椅上睡了八個月,沒有性生活:至今我仍然想不通自己竟然能夠窩在書房辦公椅,腳交疊在書桌上,睡了八個月;沒有性趣,連念頭都沒有,窩在書桌椅像是窩在母親的懷抱中,是生活中唯一感到舒適,安全,較少雜念的時刻;懷念著過往片刻愉悅時光,可以感受稍許的安慰。幸得太太的體貼和同理:她是第一個提醒我是不是遇到了 Mrs. Depression?的人, 當我睡書房時,她會來幫我關小燈,交代孩子不要吵爸爸,輕聲告訴我,餓了就出來吃點東西。若不是這樣,後果其實極難預料,我至今感動在心。

7. 昏睡失眠交替(Difficult to have a good day-night rhythm):白天昏沉無力,似睡似醒;夜間難以入眠,睡睡醒醒。

8. 痛恨吵雜聲(sensitive to noise):電話響、急速關門聲、嘻嘻哈哈的談笑聲,電視聲響甚至急驟的樂聲, 都極難忍受。

9. 陣發性的強烈自殺念頭(episodic suicide idea):一點不快樂感、一絲悲觀情緒或念頭、一件小小挫折,像轉開關一樣switch 到叫做【自殺念頭】這個位置,就像陷入Mrs. Depression 的懷裡,被掐住脖子,越掙扎就越絞得緊,我的結論是:那是『一點辦法都沒有』的困境,就像泥沼,越用力越往下沉;我最後體驗到的訣竅是:『不要動,千萬不要行動』、『不要妄動!就算無法不想,也不要去做』、『忍受會痛苦,但如果行動就是中了她的詭計!』。

10. 社交性畏縮(social withdrawal):懶得動、懶得和人見面、交談。

當精神科醫師遇到Mrs. Depression 時,怎麼逃脫她的情挑與誘害?我採取如下的策略,提供大家參考:

1. 公開她的情緒勒索(Emotional blackmail):為了不接受她的勒索,我必須向人公開她威脅的企圖,我向我的同事公開我「好像得了憂鬱症」;我向憂鬱症病友承認我有憂鬱症,但我與他共處,我坦然接受治療(自療);我到各處演講『憂鬱醫生談憂鬱』,我公佈她的惡行惡狀,我決不讓她的威脅得逞。

2. 啟動我的支持系統(Start my supportive system):我告訴我的醫師同事、護理督導、社工師、心理師和家人,他們都知道我的「一點辦法都沒有的自殺念頭」。有一天,我提早下班卻忘記關燈,同事們離開時警覺到會不會?於是闖門進去救我,如果萬一發生自殺不幸,或許真會救回我一條命;此期間,團隊成員也不定時的藉故討論公務,進我辦公室對我進行深淺不一的心理治療。養兵千日,用在一時;謝謝他(她)們!

3. 勉力強化與週遭的人際接觸(Increase interpersonal contact):雖然累,還是不斷提醒自己,儘量與人接觸,多打打電話,看診時多和病友話話家常,和病友分享Mrs. Depression 的各種形跡,互相鼓舞加油,互相代禱;病友並不因為這樣看不起醫生,反因要鼓舞我,而在診療室為我禱告,投稿報章要講我的故事,勉勵我。多感人呀!

4. 謹記幾句正面具鼓勵性話語(key-words keep in mind):精神科醫師同仁中,我考慮了之後篩選出約四、五位理想人選,可惜都太忙了,實在不好打攪他們,而其實他們也不大相信我的這樁坦白的邂逅。只好自己來,但我還是請教他們的意見,從他們得到最大的幫助,是幾句正向鼓勵的話語,我把它們做成格言謹記在心,時時拿來提醒自己,危機出現時當成懸崖勒馬的韁繩,非常有用。

5. 認真接受藥物治療,甚至考慮接受電療 (Receive medicine &ECT preparation):直至2005 年4 月份完全停藥,我服用過TCA、SSRI、SNRI,總共使用過七種藥,一度有些不耐,就找了老同事請他預備幫我做電氣重整療法(ECT),還預約了助理護士,他們以為我只是開玩笑,其實我是當真的,因為我做了心理建設,一定要嚇走Mrs. Depression 才甘心。這過程最大的收穫是:體會了三環抗憂鬱劑的嚴重副作用;藥劑量過低的使用多半只用來安醫師的心;同樣的SSRI、SNRI 因病人差異會有極不一樣的後果,決不能一樣藥治百樣Depression;與病人詳談服藥與生活細節,症狀的改變來做為開藥策略,是決不能省略的步驟

6. 保持幽默態度、與病共處(Humor and syntonic attitude):抗拒疾病會讓Mrs. Depression 看破手腳的。醫師應該帶領病人,與病共處;幽默的態度、自我的調侃才能讓病魔輕敵,策略上以輕鬆的態度爭取治療的時間。醫師要先有足夠正確的人生觀,樂觀的態度,製造輕快的氛圍,作病友學習幽默的典範,才有助於治療病友的「憂鬱病」。一顆千憂解若加上「以販賣恐怖維生的醫師權威」,那只是糟蹋了醫療資源和醫者的人格而已!

7. 最後就交託給上帝囉!基督徒說那是上帝的旨意,要讓我成為一個更成熟的精神科醫師,大概也是我今生必修的課程吧!

此篇文章在陳冠宇醫師的邀約下完成,剛巧約好2007 年4 月8 日為截稿日,不意正是復活節這一天,我與Mrs. Depression 告別至今正滿兩年,回想那一年八個月的邂逅,其實是高潮迭起、驚心動魄的。某個方面想,她不是癌症,若不小心卻也是會致命的。把它當成一篇記念文,若能有益於憂鬱防治協會,有助於導正台灣人對憂鬱病的偏見,因此提升憂鬱症病友的治療品質,或對治療者(包括醫師和其他專業心理治療人員)有一點教科書外案例的補充,那麼,總是件值得欣慰的事

(作者為台中市明功堂診所院長施義賢醫師,曾獲選2009年商週百大良醫,2011年肯愛抗憂溫暖醫師第一名)

部份文章為網路上摘錄分享,如有侵權,請聯絡我們,我們會馬上移除!感謝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