夾心與彈性

「夾心餅乾」常常被用來形容有時候人處在兩難之間的困境。譬如說:夾在上司和下屬之間,夾在兩個不和的好友之間,夾在工作與家庭之間,夾在婆媳之間,夾在操心失智長輩與叛逆子女之間;這些都夠人為難的了,如若不只三層的夾心餅乾,而是一邊當椰子夾心,另一邊還是花生夾心,那可是五味雜陳,令人透不過氣來,幾乎崩潰。

富有責任感,凡事捨我其誰,做事規規矩矩,事事追求完美的人,是讓這個世界變得更為進步和有秩序的功臣。很多事情必須分秒必爭,像急診室或加護病房救治病人,就是打火消防也是;很多事情必須要字句斟酌,像很多的法律條文及契約書;有些是要分毫不差,如工程建築,科學研究皆是。這就牽涉到「界限」要清楚明確的問題。

感性而浪漫,凡事重視主觀感受,隨性而憑直覺和靈感行事,這樣的人造就了人類的美善與藝術。小時後曾經參加過校際的畫圖比賽,我自認我畫得很真實,遠近比例對襯,被選為佳作,可是我看前三名的作品真是豈有此理,稻田都畫到天上去了,根本就沒有立體感,太幼稚了竟然得大獎,深不以為然,評審說我畫的不夠天真,當時聽不太懂,長大ㄧ些後才知道我是太缺乏感性,從小做事循規蹈矩,做事太過拘謹,不懂得「藝術是很有彈性」的。也唯有不受太多的拘束才能成就一個藝術家。

感性和理性好像是相衝突的,對很多人來看是很難融合的事,就像人常提麵包與愛情,好像是不能並存的ㄧ樣。有些人很清楚自己當夾心餅乾夾得很辛苦,也有的人只知道自己過得很辛苦,,卻不明白自己ㄧ直在當夾心餅乾的角色,更不知道自己竟然是多層的夾心餅乾。其實很多時候,我們從小被培養成要求完美的個性,有時是環境逐漸造成的,也有ㄧ部分是我們自己的人格特質使然,求完美有責任感是利他的,原本是追求社會家庭和自己的幸福,最終有可能讓工作成就更完美,卻犧牲掉自己和家人的快樂,人總以為魚與熊掌不可兼得,非常困惑。

「界限」與「彈性」其實是可以兼容並蓄的,「感性」與和「理性」也是可以互相對話,並不是那麽互斥的。比如我們講叛逆期的小孩是最最令人擔憂的,我看到ㄧ位父母離異,受祖母照顧的國中生,煙酒翹家樣樣都來,會談中他講ㄧ句話令我最感動,他說:「你是唯一沒有被我一腳踹到黏在牆壁上的醫生。」,這是他對父母、學校、和社會提出最深沉的控訴,他的祖母一邊要照顧臥床的祖父,父親再婚只會管他罵他,母親多年沒接觸,一接觸就叫他停掉原本服用治療過動的藥,只有祖母和剛從中國工作回台的叔叔關心願意照顧他,這當然是比較極端的例子;但很多家長會說:「我為家計忙一整天累得要死,哪有精力去和孩子玩,一回家看到地上丟滿了玩具,亂七八糟的,更是火氣大,當然我唸了孩子或打了孩子之後,我也很後悔,事後也帶他們去麥當勞吃炸雞,希望彌補對他們的虧欠呀!我還能怎樣?」這是有界線沒有彈性的例子,因認為要給孩子足夠時間而忽略了相處的品質,其實是「界限」過明而「僵化」的認知。

對小的孩子,我們要坐下來或蹲下來和小朋友講話,不然地虎對天龍如何對話?對幼稚園的小朋友,你不需要ㄧ定花ㄧ小時陪他玩,只要花五分鐘抱抱他親暱ㄧ下,丟給好玩的作業讓他做,做好了給點讚賞或獎勵,他就可以安靜又期待的專心下來,讓你有時間好好休息ㄧ下,又可以消除煩悶的心情;幼稚園小孩心中父母最大,國小生則是老師說的算,國高中生則是朋友講的才算數,父母算老幾?所以問題來了,父母這時就要學習當孩子的朋友,否則你唸他,你罵他甚或好言相勸,常常是徒勞無功,反而討ㄧ頓逆言惡語,更是火上加油,氣死驗無傷。我快二十年前,老大老二還小時,為了他們排隊要去買ㄧ雙三千多塊的喬丹鞋,氣得要命,後來心念ㄧ轉,想說這叫喬丹的傢伙到底是何方神聖,竟硬是能叫我孩子迷到非得去買那我自己都不敢買來穿那麼貴的鞋,後來我每個月買美國職籃週刊來看,看到我對球員朗朗上口加評論的時候,孩子們反過來搶著要我給他們週刊夾頁海報好貼在床頭,我終於領悟到唯有當孩子的朋友,才和孩子話題搭得上線,你反過來講他們,他們才願意把你當ㄧ回事。

認清自己心情雜亂的源頭,抽絲剝繭理出頭緒,才能斷掉惡性循環的進行,停下腳步靜靜思考,或聽聽旁觀的專業人員的點醒,才能更新自己,學習如何讓自己的個性更成熟,思維更具彈性,學習更開放的視野,改變僵化的行為習慣,如此才能逐漸化解危機,進入自在而愉悅的生活,身為夾心餅乾而處之泰然;改變在於你是否願意放棄部份舊習慣,讓良好的習慣得以滋長,不在於能不能改變,抉擇握在你自己的手中。

部份文章為網路上摘錄分享,如有侵權,請聯絡我們,我們會馬上移除!感謝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