走過喪女痛 Dora媽媽的信仰「重生」之路

人生的痛,有甚麼比失去孩子更痛?!

「蓋棺前的那一刻,媽咪好想跟隨妳到天堂…原來,活著比死更需要勇氣。…世上最大的痛,是送走妳之後,留在已經沒有妳的這裡…但是,媽咪的生命也因為妳,徹底的被翻轉。」Dora媽媽蘇惠娟在親手撰寫的《93奇蹟-Dora給我們的生命禮物》書中,記錄了陪伴愛女近5年的抗癌點滴、如何走出喪女之痛,再次經歷信仰重生,以及下半生要為愛而活的真實告白。

在新書發表會上,蘇惠娟說:「傷痛會隨著時間而減輕嗎?答案是:『不會』。所以我決定要和傷痛和平共處。」這句話,令人記憶深刻……
對於這本新書,蘇惠娟稱它為「苦難的字典」。她承認,寫這本書不容易,因為傷口必須一次又一次被揭開;但是也藉著寫文章的過程,傷口一次又一次的癒合。
在Dora的最後日子裡 曾對上帝產生連串質疑
很多基督徒,常在面臨苦難後,遠離了神…

Dora媽媽蘇惠娟(圖中間)和父母親出席新書簽名會。 (攝影/記者吳佳玲)
Dora發病後,蘇惠娟一直抱持信心,深信女兒會得醫治,即使醫生說Dora存活率「只有」30%,但她們聽到是「還有」30%的希望,這足以讓她們懷抱想望,堅強面對抗癌的艱困歷程。

但事與願違,Dora的骨肉癌最初發病於大腿,不到5年的時間,癌細胞不斷攻城掠地,逐漸轉移至肺、腎臟、骨頭、口腔、腦部…

蘇惠娟承認,身為基督徒的她,過程中曾對神禱告說:「要不就讓Dora痊癒,她的腳可以長出來,以後不再需要追蹤檢查,癌細胞永遠從她身上消失,不然就請祢親自接走她…」

但是在Dora最後的日子裡,身為母親的蘇惠娟對上帝的信心幾乎完全潰散,甚至開始對上帝憤怒、絕望,懷疑祂的信實與慈愛。這一連串的質疑,曾讓她深陷痛苦中。

在那段日子,Dora同樣面臨撒但的試探。撒但透過巨大的痛,要讓人們對上帝的信心潰散,「但是Dora沒有,她從頭至尾,甚至到生命的最後一刻,都單純的信靠神。」語氣中,可以聽出蘇惠娟對於女兒的引以為傲,「Dora妳是媽咪心中的英雄」她在書中多次這麼寫道。
一個關鍵禱告 人生經歷翻轉

  我要捐款,GO!

看著女兒復原的希望愈來愈渺茫,甚至到最後打再多止痛劑仍無法止痛時,為人母親的內心煎熬,若非親身經歷很難體會。蘇惠娟說:「面對孩子的治療,到底應該在什麼時間點上宣告放棄,是最難的抉擇。」

直到靈糧教牧宣教神學院院長謝宏忠在一個為Dora的禱告中,看見病房牆上時鐘停在四點,似乎預告著某日的這個時刻,一定有事將發生…就是因為這個禱告,翻轉蘇惠娟的人生。

「醫師曾預測過Dora死時可能的『慘狀』,若癌細胞侵襲骨頭,她可能全身骨頭會斷裂;若嘴巴長滿腫瘤,可能會窒息而亡,眼睛倒吊…」這對母親來說,內心會有多大的恐懼,擔心孩子最後不能好好的離去。

但2011年1月17日凌晨四點,Dora走的那刻,她原本因為口腔長滿腫瘤而腫脹的臉,慢慢消去,如同未發病前的模樣,沒有任何醫師先前預告的可能死狀,而是面帶微笑,安然的離開。

那一刻,蘇惠娟深受震撼與安慰,因為上帝真的醫治了Dora,並親自接她上天堂。
那一刻,她比任何人都清楚,這一路以來,上帝信實依舊,從未離棄過她們。
那一刻,有了活下去的勇氣與盼望,她深知將來的某日,會在天堂與女兒再次相聚,在那個永恆裡,將不再有分離…
身為失去孩子的家長,通常會出現兩種情況:一是完全溺死在傷痛中,愛人的能力也被傷痛深深鎖死;第二種情況,就是帶著悲傷展翅上騰。「我就屬後者。」蘇惠娟說。
要勝任安慰者角色 必須先經歷苦難
「我深信,Dora經歷的一切苦難,是上帝給我們的功課。經歷這一切的苦難後,我終於明白,要成為一位安慰者,自己必須先經歷過,否則不足以勝任。」

Dora媽媽從一個被安慰者角色轉變為安慰者角色。 (攝影/記者吳佳玲)
從一個被安慰者轉變為安慰者,蘇惠娟有感而發的說,基督徒學習如何安慰別人,是一件很重要的功課。因為很多時候有心安慰,卻因為缺少那份「同理心」或「感同身受」,往往帶來更大的傷害。

在陪伴Dora抗癌的日子裡,蘇惠娟就曾遇過基督徒如此安慰她:「你應該高興自己能成為約伯。」可是當時的她,內心極為排斥,一點也不想成為約伯。也有基督徒對她說:「一定是妳的信心不夠,所以女兒才無法得醫治。」這些看似安慰的話語,卻曾帶給她很大的傷害。

她認為,基督徒應該要將《聖經》的話語「行」出來,讓自己成為一本「活的聖經」,而不是拿著《聖經》中的律法或經文指責他人的不是,因為那並不會成為最好的「安慰劑」,反而使人更遠離神。

「真心安慰別人之前,要放下基督徒的傲慢和屬靈的驕傲。」她說。

如今,再次回首這場人生風暴,蘇惠娟先是為了照顧陪伴Dora,辭去交響樂團大提琴手的工作,最後又痛失愛女,她說自己真的就像《聖經》中的「約伯」,失去所有,一切歸零,上帝給她一個嶄新的人生。「上帝在Dora離去後,賜給我更多愛的能力,我不再看重屬世的追求,人生的下半場,將為愛而活!」
愛的接力賽 走更精采的人生下半場

蘇惠娟開始寫書後,發現自己有寫作的天分。 (攝影/記者吳佳玲)
Dora移民天堂後,蘇惠娟很快再回到榮總93癌症兒童病房關懷其他的癌童,這是很多父母做不到的,而且有更多的父母自孩子離去後,不願再踏入這個「傷心地」。雖然專長大提琴,她卻不想再用音樂來謀生,於是和93病房同樣失去孩子的媽媽們,組成「走唱四人組」,繼續用音樂撫慰人心。

這一年當中,蘇惠娟開始在臉書上記錄關於Dora和93病房的故事,獲得許多迴響,目前已累積超過4千名粉絲。接著,在今年6月,她將這些點滴集結出書,發行短短不到一個月的時間,已狂銷8千本。在書中,看不到任何硬銷式的經文或信仰,而是將信仰自然的融入每個故事中,她企盼用溫和的方式傳福音,做到「請君入甕,一網打盡」。

她更帶著Dora的抗癌故事與Love Life計畫進入校園與監所演講,她發現受刑人其實比學生更容易接受福音。有些高等學府的學生,內心剛硬,因為「驕傲」,認為自己凡事都行;受刑人內心剛硬,卻是因為「自卑」,藏在盔甲下的是一顆顆空虛的心,可以裝入更多的東西。看到獄中一個個生命的改變,她終於知道上帝要自己經歷苦難的真正意義。

這些就是上帝給蘇惠娟的「更多可能」,現在金錢對她來說已經不是最重要的,有個富爸爸—上帝,她知道自己不必為明天憂慮。談到接下來的計畫,除了許多演講邀約外,還要持續寫作,因為她深信,Dora的故事不會就此結束,而是會像漣漪一樣,一圈又一圈,透過生命影響生命,帶出更多動人的故事…
總有一天你會明白,生命的價值在於留下多少愛、帶走多少愛…但願這個明白來的不會太晚-蘇惠娟。

部份文章為網路上摘錄分享,如有侵權,請聯絡我們,我們會馬上移除!感謝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