精神病理學 醫學與信仰彼此同工

為從各教會招募更多的牧靈同工進入醫院進行探訪、關懷,屏東基督教醫院(以下簡稱屏基)院牧部於七月二十至廿二日在該院舉辦「精神病理學課程」,從精神醫學的發展歷史,到介紹當代精神醫學如何面對各種精神疾病,使學員能獲得對於該類疾患有初步認識且知道如何照顧他們。
 針對如何分辨精神疾患是被鬼附,抑或精神異常?受邀主講的台大醫學院兼任教授林信男於受訪時表示,傳統的思維可能將醫學與信仰區分來看,但這兩者其實並不衝突。他建議,若有明顯的精神異常狀況,應先就醫尋求立即的幫助,之後再從信仰的角度進行關懷。
 林教授於課程中從史前時期的精神醫學歷史介紹起,他指出當時精神疾病被認為是邪靈所造成,因此醫治上有賴巫醫藉宗教儀式將邪靈趕出。直到中世紀歐洲基督教國家的教會,除了用宗教儀式驅邪,也採用各種折磨病患的方式,例如用火燒死病患,使邪靈無所依附,而當時有許多被燒死的「女巫」都是精神病患。
 直到十九世紀,德國心理學家Emil Kraepelin提出早發性癡呆與躁鬱症的診斷,並在德國慕尼黑大學精神科培養出不少有名的學者,當代對於精神醫學才有更多的認識。
 現代精神醫學的發展方向則以「生物」為基礎,例如:研究精神藥理學,提供更有效且安全的藥物治療精神疾病。至於在台灣的發展,則於1961年成立精神醫學會;1980年開始精神科專科醫師制度。目前精神專科醫師人數已超過1,200名。全國各醫學中心、區域級醫院也都有精神科門診及病房。
 林教授指出,精神醫學會以個人的意識、情感、思考、語言、知覺及行為等層面加以診斷;用眼可觀察的外在表現、非語言行為的情感表現也是評估項目。他在會中分析幾項精神病患的病狀,如:思考形式障礙、思考內容障礙(強迫思考、妄想、慮病),提供與會者對於精神疾病有更多認識。
 也在神學院授課的林信男教授表示,現今教會對於精神病患的關顧,可先從認識各種精神疾病的病狀、導致疾病的原因的角度開始受裝備,以致實際接觸他們時不至感到恐懼或以錯誤的方式對待。

部份文章為網路上摘錄分享,如有侵權,請聯絡我們,我們會馬上移除!感謝您。